本文转自:丽水日报倍操盘
戴先任
当前倍操盘,一些追求潮流、猎奇的宠物爱好者,掀起饲养“异宠”的热潮。但“异宠”交易、饲养、救治、弃养等行为潜藏安全风险,关乎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需加以重视。
饲养“异宠”能满足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猎奇需求,觉得会很“酷”,能够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彰显自己的个性。也有一些人对“异宠”特性一点也不了解,就跟风饲养“异宠”。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催生“异宠”市场崛起。《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我国已有约1707万人在饲养“异宠”。
“异宠”经济异军突起倍操盘,但也乱象丛生。如很多“异宠”就是野生动物,身上可能携带人畜共患病,会对饲养者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带来威胁。有些“异宠”还是外来物种,可能威胁当地生态平衡。除此之外,养“异宠”陪伴成本居高;商家随意定价,货不对板;网购“异宠”以次充好、快递邮寄生死难料等情况都很常见。而对于“异宠”治疗的研究也没有犬猫成熟,目前“异宠”医院的覆盖度、专业度仍有欠缺。
对“异宠”市场的监管不能缺位。首先要防范“异宠”经济带来外来物种入侵风险,加强源头管理,建立健全应对入侵物种的全方位防御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就指出:“严厉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实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攻坚行动,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管理。”此前一些地方的海关也加强了口岸检疫防控,紧盯昆虫、节肢动物等热门“异宠”,建立风险预警、精准打击等全方位生物安全立体防线等,严防“异宠”非法入境。
同时,还要引导与规范“异宠”市场。如“异宠”交易多出自网络平台,网络平台要履行好监管责任,严把审核关,相关部门要加强与网络平台的合作,堵住管控漏洞。消费者也不要盲目消费、跟风消费,在决定养“异宠”之前,要充分了解欲养“异宠”的习性等,冷静考虑自己能否真正接纳“异宠”成为家庭的一员,不要一时冲动养“异宠”。要看到,“异宠”不是想养就能养,一些“异宠”还很“凶猛”。消费者也要增强法律意识、环保意识,不要去养非法入境的“异宠”,没有买卖,也就没有非法入境。
“异宠”不能“放肆宠”,不能成为与法治、环境相违和的“异类”。对于“异宠”,有必要像养犬条例一样,制订相应的管理条例,将其置于监管之下。不能放任“异宠”市场继续处于监管盲区和处于“异常状态”,要让“异宠”市场回归正常,就要给行业戴上“紧箍”倍操盘,加强行业自律,疏堵结合,打防结合,给行业发展系好“安全绳”,给“异宠”拴上法治的“绳索”,防范“异宠”成了“异形”。
大牛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