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海叔聊经济工作室股海策略
徐佩玉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140万辆,比“十三五”末增长5倍多。这一对比折射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5年来的跨越式发展——从年产百万辆,到成为全球首个年产突破1000万辆的国家,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销量及充电桩数量均稳居全球首位。中国新能源车为啥能这么牛?

在安徽合肥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总装生产线,一台海豹06DM-i旅行版正在下线。张大岗摄(人民视觉)看保有量——最新数据显示,每天有超3100万辆新能源汽车行驶在道路上。5年前,这个数字不到500万。不少人有这样的体会:身边开新能源汽车的人越来越多了。有人发现地库里前后左右的邻居都换上了“绿牌”;有人发现过去的“车行一条街”已经被新能源品牌占据;还有人用“蓝牌”购买了电车。公安部数据显示,2024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1125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数量的41.83%,与2023年相比增加382万辆,增长51.49%;新注册数从2019年的120万辆到2024年的1125万辆,呈高速增长态势。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研究部部长朱一方告诉海妹,这是政策引导、技术突破与产业生态协同作用的结果。政策上,既有真金白银的补贴也有技术标准引领,推动产业健康良性发展。技术上,动力电池、智能驾驶等关键领域的自主可控,支撑了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形成了差异化竞争力。完备的产业链条更是支撑起了产销量的迅速增长和全球最大规模充电网络的建成。同时,中国具有增长潜力大、需求多元化、开放包容的超大规模市场,这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大规模应用场景和持续迭代机会。保有量还在不断增长。公安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汽车总量比重达10.27%。 看产销量——2021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年产销增速连续4年超过30%。2024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首次跨越1000万辆大关,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一头,是强大完备的产业体系,支撑起产销量的快速增长。当前中国已形成涵盖原材料供应、电池生产、整车制造、充换电设施建设等在内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位于广东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比亚迪小漠工厂,大约1分钟就能生产一辆新能源汽车。这样的效率正是产业链高度协同与高效运转的结果。另一头,是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在很多消费者看来,新能源汽车已从代步工具变为智能终端,选择新能源汽车的理由不再是“不限号”“省钱”,而是更多看重其智能化功能、人性化服务、个性化外观。中国车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更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比亚迪为例,其在西班牙的市场占有率已突破10%,在巴西稳坐巴西新能源汽车销量榜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1—7月,中国汽车出口36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30.8万辆,同比增长84.6%。新能源车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出口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游客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境内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为汽车充电。袁宏彦摄(人民视觉) 看充电桩数量——2024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备总量已达到1281.8万台,中国已形成全球最大规模充电网络。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桩车增量比为1:1.8,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如今,开电动车跑高速不再有“里程焦虑”。据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高速公路充电桩数量4年翻了两番多。目前,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达到了98.4%,高速公路日均通行的新能源车占比已经提高到20%左右。有车主表示,县城一些废弃场馆建成了公共充电站,这两年不少老家的亲戚朋友都开上了新能源汽车。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全国除西藏、青海外,其他省份均实现了充电站“县县全覆盖”的建设目标,全国县域充电设施覆盖率达97.31%;13个省份实现充电桩“乡乡全覆盖”,乡镇充电设施覆盖率达76.91%。 本期编辑:白天亮
大牛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